近期,媒体人赵震对上海申花的争冠前景提出了尖锐批评:“申花与冠军之间差的不是实力,而是决心。俱乐部总是摆出一副‘可拿可不拿’的架势,缺少破釜沉舟的狠劲。” 这一观点直指申花本赛季看似强势却暗藏隐患的深层问题。
一、实力不弱,心态成致命短板
从纸面实力看,申花本赛季表现堪称亮眼。截至第 15 轮,球队以 11 胜 2 平 2 负积 35 分位居中超第二,路易斯、陈晋一等球员状态火热,近 7 场比赛更取得 6 胜的高光战绩。然而,这样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关键战役的心态波动:第 14 轮客场 1-3 爆冷不敌升班马深圳新鹏城,直接导致国安积分追平;门将位置更是暴露出致命短板 —— 鲍亚雄状态下滑后,替补门将薛庆浩虽偶有神扑,但稳定性不足,多次出现低级失误,被媒体人唐蒙直言 “是争冠最弱一环”。

二、管理层的 “可拿可不拿” 困局
赵震所言的 “决心缺失”,本质上是管理层目标定位的模糊。尽管申花阵容具备竞争力,但俱乐部在关键决策上的摇摆尽显犹豫:外援米内罗重伤后,夏窗引援迟迟未有动作,媒体人李璇直言 “夺冠机会稍纵即逝,就看久事想不想补充外援”;而在联赛与杯赛的战略取舍上,申花也未能展现出 “必须赢” 的果断,导致球员体能与精神状态持续承压。这种 “佛系” 姿态,与国安、三镇等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。
三、冠军气质:从 “想赢” 到 “必须赢”
足球史上无数案例证明,决心往往比实力更具决定性。2023 年成都大运会女篮夺冠时,中国队队员唐子婷一句 “我们太想拿金牌了” 道破天机 —— 面对日本队的疯狂反扑,刘禹彤、张敬一等人用近乎偏执的求胜欲扭转战局。反观申花,当对手祭出铁桶阵时,球队缺乏破局的狠劲;当比分胶着时,又容易陷入急躁。这种心态上的落差,恰如梅西与 C 罗的对比:梅西将世界杯视为 “不可承受之重”,而 C 罗则轻描淡写 “生命继续”,最终造就了两人职业生涯的档次差距。
四、破局之道:从细节到信念的全面重塑
申花若想打破 “可拿可不拿” 的困局,需从三方面发力:首先,门将位置必须尽快稳定,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薛庆浩的出球精度与选位意识,避免防线因门将失误而崩盘;其次,夏窗引援需果断,尤其是在米内罗缺阵的情况下,需引进能扛住高压的即战力外援,而非 “凑数式” 补强;最后,管理层与教练组必须传递明确的冠军目标,让球员从 “为比赛而战” 转变为 “为荣誉而战”。正如赵震所言:“当球队真正有了‘输不起’的觉悟,冠军才会真正触手可及。”
结语
申花的实力早已得到验证,但冠军从来不是实力的简单堆砌。当国安、三镇等对手展现出 “刺刀见红” 的拼劲时,申花若想在争冠战中笑到最后,就必须彻底摒弃 “可拿可不拿” 的侥幸心理。唯有将 “决心” 转化为每一次逼抢、每一脚传球的执行力,这支老牌劲旅才能真正跨过 “冠军门槛”,重现昔日辉煌。